导航

曾子曰: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”

发布:2022-07-30 11:15:59
论语·学而篇·第九章(论语1.9)
(原文朗读)

原文

曾子曰:“慎终追远①,民德归厚矣②。”

注音

zēngyuē:“shènzhōngzhuīyuǎnmínguīhòu。”

注释

①慎终:指对父母之丧要尽其哀。追远:指祭祀祖先要致其敬。

②民德:指民心,民风。厚:朴实,淳厚。民德归厚,指民心归向淳厚。

翻译

曾子说:“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,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,就能使民心归向淳厚了。”

评析

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,他说“敬鬼神而远之”,就证明了这一点。尽管他没有提出过人死之后有所谓灵魂的存在这种主张,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礼。在孔子的观念中,祭祀已经被异化,不单是祭祀亡灵,而是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,通过祭祀之礼,,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。因此,本章仍是继续深化“孝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容。

儒家重视孝的道德,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,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,他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。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。关于忠、孝的道德观念,在《论语》书中时常出现,表明儒家十分重视忠孝等伦理道德观念,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。这是与春秋时代宗法制度相互适应的。只要做到忠与孝,那么,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。

解读

儒家非常重视丧祭之礼,他们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,认为通过祭祀之礼,可以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。儒家重视孝的道德,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,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,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。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。只要做到忠与孝,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。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,他说“敬鬼神而远之”,就证明了这一点。他没有提到过人死之后是否有灵魂存在的问题,而是通过祭祀亡灵,来实行教化,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。

曾子对于慎终和追远的重视,是在于对死的敬畏和对过往的崇敬。因为生死是相对的,没有生就没有死,没有死也就无所谓生。而人从过往的历史中可以获得借鉴,也就是古可以鉴今。历史有传承的作用,忘记历史的人也必将被历史所忘记。
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