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悌:尊重兄长。
2. 长:兄长。
3. 宜:应该。
4. 知:知道。
解释: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,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。
孟轲,字子舆,邹,即今山东邹县人。战国时思想家。受业于子思。在儒学分化中,被称为孔孟学派,代表孔门正统学术思想。
一天,孟子和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讨论孝悌和修养的关系问题,爱提问题的公孙丑首先提问:“老师,您为什么那么重视孝悌呢?”
孟子解答:“因为要实行尧舜的仁政,必须立足于孝悌。”公孙丑接着问:“那么,什么是孝悌呢?”
孟子解释说:“孝顺父母为孝,尊敬兄长为悌。孝和悌是仁义的基础,只要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双亲,尊敬自己的兄长,天下就可以太平。”
孟子谴责不孝顺父母的人,他认为不孝有五项内容。
学生公孙丑问他有哪五项内容时,孟子说:“世俗所谓不孝的事情有五件:四肢懒惰,不管父母的生活,一不孝;好下棋喝酒,不管父母生活,二不孝;好钱财,偏爱妻室儿女,不管父母生活,三不孝;放纵耳目的欲望,使父母因此受耻辱,四不孝;逞勇敢,好斗殴,危及父母,五不孝。”
孟子还认为,父母死后,应当厚葬久丧。孟子老母死了,孟子给以隆重的送葬,棺和椁,都选用上等的木料,还专门派学生监督工匠制造棺椁。
事后,他的学生也觉得选用的棺木太好了,便带着疑问对孟子说:“前几天,大家都很悲伤、忙碌,我不敢向您请教,所以今天才提出来。您看,用的棺木是不是太好了呢?”
孟子解释说:“对于棺椁的尺寸,上古时没有一定的规定;到了中古,才规定棺厚七寸,椁要与棺相称。从天子一直到老百姓,都这样做了,才算尽了孝子之心。古人都这样做了,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?我给你们讲孝悌时,不止一次地对你们说过:在任何情况下,可不应当在父母身上省钱啊!”
“悌于长,宜先知”是古代中国的一句谚语,强调了尊敬和友爱年长者的必要性。这句话让我深刻感悟到,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中,我们都应该尊重和关心年长者,因为他们对社会和家庭做出了更多的贡献和牺牲。
首先,尊重年长者是一种传统美德。在古代中国,尊重长辈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美德,尊重长辈的意见、照顾长辈的生活,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。
其次,年长者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。他们经历了许多风雨和坎坷,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。我们应该虚心向他们学习,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指导,避免走弯路。
最后,关心年长者的健康和生活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年长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可能会发生变化,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照顾。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,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,让他们度过一个安详的晚年。
总之,“悌于长,宜先知”这句话让我深刻感悟到尊重和关心年长者的重要性。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美德,向他们学习、关心他们,让家庭和社会更加和谐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