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:右边是高原,左边是大海。
这是讲中国的气候特征和地貌特点。
中国气候有两大特点,一是气候的多样性。中国幅员辽阔,跨纬度较广,距海远近差距较大,加之地势高低不同,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,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,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。从气候类型上看,东部属季风气候(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、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),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,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。从温度带划分看,有热带、亚热带、暖温带、中温带、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。从干湿地区划分看,有湿润地区、半湿润地区、半干旱地区、干旱地区之分。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,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;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。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,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。二是季风气候显著。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、冬季寒冷少雨,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。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——亚欧大陆东部,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——太平洋西岸,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,因之气候受大陆、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。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,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。中国古代主要是通过自身感知和对于物象、星云变化等途径来观察记录和总结气候特征的,通过观察总结得出二十四节气规律,并根据节气规律来安排农事活动、生活起居等。我国民间有很多关于气候方面的谚语,那是人民群众生活经验的总结。比如:朝起红霞晚落雨,晚起红霞晒死鱼;久晴天射线,不久有雨见;燕子低飞天将雨;蜜蜂迟归,雨来风吹;响雷雨不凶,闷雷下满坑;五月南风下大雨,六月南风井底干;播种不过清明关,移栽不过立夏关;大暑不浇苗,到老无好稻;芒种芒种样样要种,一样不种秋后腾空。
中国地貌有三大特点:一是地势西高东低,呈阶梯状分布,自西向东大致分三级逐级下降,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。二是山脉众多,起伏显著,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1/3。从最西的帕米尔高原到东部的沿海地带,从最北的黑龙江畔到南海之滨,大大小小的山脉,纵横交错,构成了我国地貌的骨架,控制着地貌形态类型空间分布的格局。三是地貌类型复杂多样,按地貌形态区分可分为山地、高原、丘陵、盆地、平原五大基本类型,以山地和高原的面积最广。根据考古资料,从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遗址,到距今约1.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等众多的人类文化遗存中都可以看出,那时人们对岩石、地形等地理要素的认识已积累了不少知识。从写作于春秋时期的《禹贡》中可以看出,那时人们已掌握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、山岳分布西部集中东部分散两大特征,同时对境内的主要水系也有了深刻了解。成书于战国时期的《山海经》也包含了当时有关地貌、水文、物产等方面的地理认识。
不论是地形地貌,还是气象气候,都是随着宇宙运行、地球运动以及人类活动而变化变迁的,我国晋代葛洪就记录了“东海桑田”(海洋变为陆地,陆地变为海洋)的故事。面对变幻莫测的气候与环境,人只有定(内心安定)了才能胜(通“升”)天(与大自然合而为一)。因此我国古代人文地理的内容非常丰富且深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