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:由于周朝的衰落,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,所以孔子就作《春秋》。
《春秋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,可算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史记,记载了上自鲁隐公元年,下至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,共242年,经历了12公。
当时大夫若能得到《春秋》的褒扬,比得到天子的嘉奖还要荣耀;若是受到《春秋》的贬斥,那比受到天子的杀戮还要羞耻。
前人说孔子删修《春秋》,意在“寓褒贬,别善恶”,将对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寓含在历史事实的记载之中,分别是忠善奸恶,做到“微而显”,“志如晦”,“婉而成章”,即所谓的“春秋笔法”。后世学者应从字里行间去搜寻它的微言大义。
《诗经》是周朝的诗歌集,记录了那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,是那一时期的文化遗产。而“诗既亡”则是指《诗经》的微言大意被世人遗忘冷落。在这种情况下,孔子编撰了《春秋》这部史诗,书中包含着他对现实政治的褒扬和贬抑,以及对好行为和坏行为的区分辨别。
《春秋》一书用精炼的语言,记录了周王朝后期发生的一件件历史大事,并对统治者的所作所为做出了自己的评判。
所以,可以从孔子的角度理解“诗既亡,春秋作”这句话:随着时间的流逝,《诗经》的大义逐渐被世人遗忘,孔子为了传承和发扬古代的文化精神,便创作了《春秋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