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:像孔子这样的圣贤,尚不忘勤学。
孔子自从遇到神童项橐后,一直还想再见他一面。这天,他们果然又相遇了。
孔子来时没注意,袍子被棘子挂破了。一个弟子很恼火,便对围观的人有所指的说:“此地棘子甚多,自幼长刺,大了更恶,实乃无用之材。
”项橐也在其中,一听便知弦外有音,他问:“先生们,什么是‘有用之材’?”
孔子说:“诸木之中,唯有四季长青的松柏最好。”
项橐接着问:“松柏确实是有用之材,你能说出松柏为什么四季长青吗?”孔子说:“因为松柏木质硬,无孔、心红。”
项橐接着又问:“那竹子可是心白有孔,为什么也四季长青?”孔子无言以对。当晚不欢而散,各自休息。
第二天一早,孔子便遣弟子去找项橐交谈。去的人回来告诉孔子,项橐和几个小伙伴们到东边看日出去了。孔子便亲自到村东去找。不一会儿便发现了项橐和另一个小孩儿正在池塘边争执着什么。
于是孔子便凑了过去,只见两个小孩儿争得面红耳赤。那个小孩儿指着太阳说:“你看!你看!早晨它像车轮子,中午就像个盘盂,这不是早晨离我们近,中午离我们远吗?”
项橐说:“离我们近必定晒人厉害,可早晨虽大,反而沧沧凉凉;但到了中午却像火盆烤人,开水烫人呢?”
正当二人相持不下时,孔子来了。他们便请教孔子。孔子哼哼啊啊也没说出个所以然。这时,有群鹅在池塘哇哇叫着戏水。项橐就问孔子:“鹅的叫声为什么这样大?”
孔子说:“因为它的脖子长。”
项橐说:“蛤蟆、蛙子脖子很短,叫声也不小。”孔子又吱吱呜呜了。
项橐诚恳地说:“人们都说你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中知人伦纲常,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圣人,怎么这些事不给俺讲清楚呢?”
孔子长叹一声,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:“后生可畏,我当拜你为师。”
1. 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:古圣贤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的楷模,是因为他们不断地学习、积累知识。我们也应该不断地学习,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,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。
2. 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: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或获取文凭,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。通过学习,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、理解社会、解决问题,成为一个更好的人。
3. 学习需要勤奋和毅力:学习是一项艰苦的任务,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只有勤奋和坚持不懈的努力,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。
4. 学习是一种美德: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,更是一种美德。通过学习,我们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,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总之,古圣贤尚勤学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。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、积累知识,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,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