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航

论语网 > 论语二十篇 > 卫灵公篇 > 第三十二章

子曰:“君子谋道不谋食。耕也馁在其中矣,学也禄在其中矣。君子忧道不忧贫。”

发布:2022-07-30 14:32:12
论语·卫灵公篇·第三十二章(论语15.32)
(原文朗读)

原文

子曰:“君子谋道不谋食。耕也,馁(1)在其中矣;学也,禄(2)在其中矣。君子忧道不忧贫。”

注音

yuē:“jūnmóudàomóushígēngněizàizhōngxuézàizhōngjūnyōudàoyōupín。”

注释

(1)馁:音něi,饥饿。

 (2)禄:做官的俸禄。

翻译

孔子说:“君子谋求的是道而不去谋求衣食。耕作,常常会有饥饿;学习,往往得到俸禄。君子担忧是否能学到道,不担忧贫穷。”

解读

人生的终极目标,是谋道还是谋食,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选择。选择不同,人生就不同。孔子主张的“道”,指的是立身行事、治国安邦之道。他曾说过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意思是如果能体会到道的妙处,就算是立即死去也毫无遗憾,可见道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。在孔子看来,人生在世,应该追求的是道。只有追求仁道,才能体现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。而食指的是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的食物,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其他物质资料。

樊迟曾向老师请教如何耕稼,孔子很鄙视他,说喜欢耕作的樊迟“小人也”。在本章中,孔子又说,“耕也,馁在其中矣”,意思是说,种地也不能避免饿肚子。后代有学者因此认为孔子瞧不起从事农耕的劳动人民,应该受到批判。这是他们对孔子及其思想的一种曲解。孔子主张仁者爱人,他并没有瞧不起农业,更没有瞧不起农民,他之所以说“君子谋道不谋食”,意思是君子应该有更高的追求,应该致力于立身行事、安邦治国。这是从整个社会着眼,认为只有社会安定了,士农工商各行各业才能正常运营,人们才有的吃有的穿。如果社会秩序混乱,民不聊生,老百姓自顾不暇,谁还有心思耕种呢?君子治理好社会,君主自然有所回报。由此可见,君子不是“不谋食”,他们恰恰是通过“谋道”来“谋食”,即孔子所说的“学,禄在其中也”。

孔子说“君子谋道不谋食”,只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谋道的重要性,而不是说君子就不用吃饭了。人在这个世界上,首先就是活着,因而吃饭穿衣之类的生理需求是最重要的。孔子所说的食,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物质基础;而孔子终生追求的道,无疑就是上层建筑,没有物质基础,上层建筑也无从谈起。孟子对食的重要性理解的最为透彻,在《告子上》中说:“一箪食,一豆羹,得之则生,弗得则死。”人要是饿死了,还说什么精神道义呢?但是也不能把眼光都盯在食物上,还应该有一种精神。如果没有精神的指引,人们的行为就会陷入迷茫。

因而,对“君子谋道不谋食”的最佳理解是,要坚持道,这是不能动摇的,在坚持道的前提下谋食。谋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,但是不能为谋食而谋食,更不能为谋食而害道。具体说来,就是要坚持一种“安贫乐道”的思想,为了追求“道”,身处贫困也在所不惜。这一点,孔子的弟子颜回做得非常好。孔子曾对学生们夸赞颜回“贤哉”,说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”。颜回那么“贤能”,还是受穷,这不禁让人对孔子的话产生了疑惑。其实并不矛盾,在世道不好的时候,士、农、工、商各行各业都不能正常运营生产,就是去谋道,也很难“禄在其中”。但是,不是说在乱世中就不需要“谋道”,而是要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。
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